close


O型聖棱線摃龜行


 


年初和幾位好友ㄧ直在籌劃想走ㄧ趟擁有「天上美景」的O型聖稜線,只是無奈大家的時間也不是那麼好喬,因此老流於紙上談兵。而且識途老馬的嚮導也是行程滿檔,想插個空隙都不容易。尤其不好意思的是自己的大女兒考學測,上半年想多留點時間在家裡,不敢安排太多出遊,總不能讓她覺得這老爸一天到晚只想出去玩,都忘記她在學業苦海中煎熬。就這麼拖啊拖的,ㄧ晃眼就到了下半年,又再閃個颱風季節,就到了九月,我又得去受訓,十月預計老家整修進入尾聲,驗收入厝等工作也抽不身,最後只能想趕在冬季到來的十一月囉,於是11月17日美麗的O型聖棱線,我來了﹗


出發前三周全台都是風和日麗的好天氣,心想這是多美麗的季節啊﹗因為好久沒爬大山了,所以出發前一個月開始抽時間跑步從5K增加到10K,看來一切似乎都是那麼妥當。就在出發前氣象報告卻說一道鋒面即將南下,讓我心裡不禁揪了一下,每天盯著氣象祈禱著!後來從一周氣象中看到好像只有六、日兩天比較不好,而且報告中也說雨勢不會很大,而且地點在中部應該狀況會更好一點吧﹗心中的如意算盤是第一天在小雨中前進抵達池有山屋,第二天則會在陰天過品田和素密達,第三、四天則是天氣放晴走雪北和雪山,於是還是決定出發。


周五晚間八點三十從台北出發過雪隧只花了三個多小時就到了武陵農場,在遊客中心打地鋪過夜,清晨聽見雨聲後起床,喔喔﹗雨下得比想像大ㄝ,不過ㄧ陣ㄧ陣的,心想山神應該會疼惜我們漸漸停下來吧﹗趕忙打理好背包,七點來到武陵山莊。停車場有一個七人隊伍正在討論要不要上去,後來決定取消,聽到他們的決定,我們還慶幸說可以取代他們的山屋床位。穿上雨衣開始踢3K的步道。行進間大夥有說有笑也不覺得累,但有點奇怪的是,自己的呼吸似乎沒有之前那麼順暢。途中碰到一團職業隊,嚮導對於該隊中許多人穿著運動鞋,穿著小飛俠雨衣很不以為然,口中念念有詞,我知道他一定又在罵那個嚮導不負責任,沒有教好隊員萬全的準備了﹗


抵達池有山登山口,喝口水後開始陡坡爬升,然而此時雨勢越下越大,才走了0.8K我就明顯落後許多,只覺得背包異常沉重,每一步的爬升都很吃力,最嚴重的是ㄧ直無法調整好呼吸。過去數趟高山行程都還OK的雨衣,面對雨勢似乎也無招架之力,到了1K左右已經是全身溼透,使得行進更加困難。嚮導和伙伴似乎注意到我的問題,頻頻回頭關照我,我心裡也一直幫自己打氣,告訴自己︰「沒問題的,兩年前武陵四秀第一天相同的路程,也是走得快倒下,最後也是撐到了山屋,隔天開始就適應了。」這時趕上了剛剛超越我們的職業隊,發現他們已經在討論下撤了,原來已經有兩位隊員發生身體不適的狀況。我樂觀的算計著,如此一來山屋的空位就更多了,只要能堅持到山屋,一切就會很OK的﹗


但老天爺的考驗才正要開始,鋒面越近,山上氣溫像溜滑梯般的一路下降;這時我面臨的困境是︰背上有著吸飽雨水的沉重背包,步伐速度快不起來,速度不夠甚至停下時又會頓覺冰冷寒風襲來,雨勢也讓我眼鏡前的路徑難以分辨。原來這就是山友們常說的風寒效應,可以讓登山客的體力三倍以上的消耗,最後失溫倒下。撐到2K時,嚮導終於跟我說︰你要不要就地紮營休息?我有點錯愕,心裡倔強的想著︰「我有這麼弱嗎?為什麼你認為我走不到?」我兩度拒絕了嚮導的建議,但每一次拒絕後,步伐就更加的沉重緩慢,於是就在嚮導提出第三次的建議時,無奈的點頭接受就地紮營的決定,因為寒風中的身軀已經開始顫抖不由得我再逞強。


嚮導和伙伴很迅速地搭好營帳,趕忙要我進去換上乾衣服保暖,看著他們冒著寒風大雨在外頭整理營帳和裝備,我只能躲在裡面發抖,心裡過意不去卻又無能為力。夥伴進來後便開始煮熱水給我喝以保持體溫,小小帳篷裡擠著三個全身溼答答的人和裝備,感覺有點窩囊,不過夥伴和嚮導卻依然從容自在,看來自己的登山經驗實在是太膚淺了。這時嚮導也開始上起登山課程來了,一開始便告訴我此時如果不採取迫降,接下來可能會面臨更艱險的處境。夥伴也分享著他之前去上課的心得和經驗,他們的熱情化消了我心中的尷尬︰「因我而全隊迫降在此,而且才2.5K」。此時帳篷外陸續有其他山客經過,總是會停下腳步問候寒喧,好幾位也有輕微失溫現象,嚮導熱心奉上熱開水幫他們去寒,並提醒他們注意安全。原來他們是中興公司登山社,預定趕到3.5K紮營,但是因為隊伍拉長了,幾位落後的山友也是很辛苦,只能靠健腳者從前方再趕回來幫忙背背包解危。隔天才知,3.5K的腹地不足讓他們18個人紮營而且又積水,因此當天強行趕往池有山屋,據他們隊友告知進了山屋整整失溫發抖將近一個多小時才恢復,而最後隔天不得已還是取消行程下撤。也就是說這次的天候因素,使得連我們在內有四個隊都取消行程下撤。


躲在帳篷裡,不斷以小番茄和花生補充身體熱量和水分,煮熱水維持體溫烤乾衣物,分享登山心得解除內心的情緒,外面的風速變強雨勢變大,溫度已經降到十度以下,這時才下午兩點,我們笑著說接下來還有整整18個小時要窩在這裡﹗於是嚮導開始聊起一些面臨緊急狀況的處理經驗,從登山聊到生活,再聊到工作,狂風大雨中,這樣的感覺還真是不一樣,或許老天是想藉這樣的機會讓我學習不同的課程。五點多趁著嚮導煮飯時,躺著小歇一會兒。晚餐吃得很飽,可見沒有高山症的問題。七點多躺下去睡覺,外頭仍是風強雨急,經驗老到怡然自得的嚮導及夥伴,不到十分鐘就睡著了,而體力耗盡身心疲憊的我卻竟然還是睡不著。尤其是一開始因為衣服仍很潮濕,在睡袋裡全身冷得直發抖,也不知道抖了多久才漸漸有了睡意,只是睡睡醒醒,翻來覆去,四周總是一片漆黑,也不知道幾點,只能聽著風雨聲,祈禱明天的天氣可以好轉。


隔天五點多,帳棚外面透進一絲隱晦的明亮,雨停了,品田山頭隱約露了出來。吃過早餐收拾好裝備,原本想就此下撤回家,可是看到天氣漸漸好轉,又覺得可惜。於是大夥決定今天進池有山屋住一晚,有時間的話上品田看看夕陽,享受一下山上的寧靜也不辜負這遠道辛苦的一趟路。剛開始天色的確有漸漸明亮起來,山頭也越來越明顯,路上碰到昨天上去的中興公司山友,原來他們在池有山屋住一晚後還是決定下撤,這已經是這兩天第三個撤退的隊伍。可是才過半個小時,突然風雨又開始無情的打在身上。身上已經是我最後一套乾的行進服,如果再溼透又烤不乾的話,今晚和明天的行程將是嚴酷的考驗。眼看天氣惡化,我們只好斷然決定下撤。一路上宛如急行軍一般,一股腦往山下衝,路上遇到桃園長青會的山友,他們走完四秀回程,看得出來我們兩隊的心情是完全不一樣的,回程時碰到雨和去程時碰到雨真是差很大喔!下山過程一樣是全身溼透,不過幸好高度下降,氣溫不像昨天那麼低,因此體力上較能承受。為了不想再受煎熬,鼓起勇氣一口氣衝回登山口並馬上踢3K的步道回到武陵山莊。


回到山莊,正在脫雨衣時,一位好奇的阿伯盯著我看,然後說:「哇!你全身都溼透了,好像泡在水裡一樣,可是別人為什麼衣服都沒濕呢?」我回答:「呵呵!這就是雨衣品質的好壞差別啊!」結果他又說啦:「是喔!那就殘殘買一件好一點的啊!」旁邊的嚮導聽了一直笑。哇咧!可愛的阿伯,我也知道啊,可是價錢差很多咧!可不可以不要再刺激我了。煮一鍋麵添了肚子,匆匆上路回家,結束了這趟摃龜的O型聖稜線-連一個山頭都沒走到。


回到家後好好想過一遍,這趟到底學了什麼教訓?歸納了以下幾點,下回上山一定要提醒自己特別記住。


一、    天氣是大自然最嚴酷的鍛鍊。


二、    裝備的優劣與運用的時機必須要完全考慮,就像這次過去使用很順手的雨衣,面對大雨和低溫是完全沒有禦寒擋雨的功效。


三、    風寒效應引起的失溫不能輕忽,該停則停,錯過適當的迫降地點,會陷入更可怕的險境。


四、    緊急狀態保持體溫的常識和技巧一定要熟練,有狀況時可以助人也能自救。


五、    裝備打包要更注重精簡輕量和防潮保護,減少不必要的體力浪費和裝備失效的可能,如這次睡袋便有受到相當程度的淋濕,影響保暖功效。


六、    嚮導和夥伴絕對是登山活動最重要的依靠,相互協助和經驗分享是登山活動成功和愉快的關鍵。


七、    個人體能和態度,都必須維持一定的鍛鍊並保持良好狀態,不是爬過大山就表示體能OK,行前訓練絕對是必要的。對大自然只有敬畏和虔誠,沒有征服只有親近與學習。


後記:嚮導離開前說:「給你半年時間,把自己鍛鍊好,我再帶你走一趟,要是再半途而廢,就列入黑名單!」哇咧,恐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arles57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