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若想在國際運動賽事上奪得好成績,政府不如鼓勵全民玩運動,玩成得牌大國。


 


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的「歡樂頌」合唱,是十八世紀德國哲學家暨詩人美學家席勒(J. C. F. Schiller)的詩作。可是,似乎很少人知道,他也是全世界第一個,以「遊戲」概念來談運動競技活動的思想家。他的論點與今天的「全民運動」相當吻合。


 


席勒在他的《美育書簡》第十五封信裡,特別提到古希臘時代真正的奧林匹克精神,就是當時的人,把體育運動視為一種快樂的遊戲。


 


正因它是一種遊戲,「希臘人在奧林匹克運動會上,進行力量、速度、靈巧的非流血競賽,以及才能的高尚競技,才會感到歡欣」。


 


運動競技的這種特性,是一種沒有目的之快樂,它本身即是目的。因而,運動這種遊戲,自然就有自我超越、自求完善的潛力。


 


因此,人們不能低估遊戲的作用。人們小時候喜歡某種運動遊戲,因為他喜歡,他快樂,他當然不會覺得勞累,反而愈玩,技巧愈進步。


 


台灣的少年玩棒球,古巴人也玩棒球,巴西和阿根廷、南非人玩足球,美國人什麼都玩,而都玩出了成果。


 


今年倫敦奧運,英國得到的獎牌數全球第三。一九九六年亞特蘭大奧運,英國只有一面金牌。英國為振興體育,開始鼓勵全民玩運動。於是運動競技愈玩愈有成績,奧運獎牌也愈玩愈多。


 


因此,奧運得牌有兩種模式:一種是國家主導,送訓一些運動秀異份子,使其奪牌。另一種則是鼓勵全民玩運動,愈玩愈有成績。


 


國家主導的模式,風險較大,一旦鬆懈,奪牌就會大減,中國大陸就是例證。


 


相比起來,還是全民玩運動的模式較佳。它可以玩出運動活力,和許多行家及運動明星。代表國家出外比賽的選手,也不虞匱乏。


 


今年倫敦奧運,兩岸得牌都不理想。大陸比上屆整整少了十三金,台灣則只有一銀一銅。


 


由於不理想,兩岸都出現主張政府擴大投入、增加得牌機會的聲浪。這實在是一種錯誤的問題意識。


 


因為兩岸得牌都不理想,正顯示,以前政府主導的方向已出現瓶頸。要克服瓶頸,唯一的方法就是鼓勵全民玩運動,玩出選手,玩出金銀銅牌。


 


今天的台灣,國民玩運動的比例太低,已造成台灣人的肥胖比例太高。一個白胖胖、不喜歡玩運動的社會,代表國家出賽的選手會愈來愈少,獎牌也會愈來愈少。


 


運動是快樂玩遊戲玩出來的,而不是為了政府的獎勵,而痛苦地練出來的。


 


因此,席勒的運動遊戲理論,值得人們重新思考。而英國鼓勵全民玩運動,玩成了新興的得牌大國,就是個範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arles57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