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政府有責任推行前瞻性政策,為人民照亮出路,但路怎麼走,人民要自己決定,凡事怪政府,無助社會進步。


 


最近有篇社論說到,台灣目前有三大危機:一是藍綠對峙,二是習慣什麼都怪罪政府,三是集體的無力感。


 


這三點都是「心態」問題,心態不對,看什麼都不順眼,做什麼也都不對。


 


韓國駐台代表就說:「通常國人對本國要求較高,拿外國的優點來評比自己,是一種『愛之深,責之切』的表現。批評是為了刺激政府做得更好,但媒體若是長期負面報導,天天強調本國不如別人,恐怕會影響民心士氣,使人民對國家失去信心,甚至打擊自尊心。」


 


他是對的,媒體不能天天負面報導,政府閣員也不能天天說會「死得很慘」。沒有信心的人會沒有鬥志,即便原本會的,也不會了。


 


有個實驗是給四百名五年級小朋友做一份數學考卷,因為題目不難,大家都考得很好。老師在發卷子時,隨機把學生分成兩組,對一組學生說:「考得很好,你很努力,」對另一組學生說:「考得很好,你很聰明。」


 


兩者唯一的差別,是「努力」和「聰明」兩個字。努力是操之在己,聰明是操之在人。


 


第二天,老師給他們做另一份數學考卷,並告訴他們考卷可以任選,一份跟昨天差不多,另一份比較難。


 


結果被稱讚努力的,選了難的那份,看看自己的實力在哪裡;被稱讚聰明的,就去選容易的,因為萬一考不好,便表示我不聰明了。


 


第三天,讓他們做八年級的考卷,但他們是五年級學生,很多題不會做,那些被稱讚聰明的,臉色就發白了,心想:「我不是聰明嗎?怎麼不會?」


 


第四天,再給他們做第一天的考卷,這時被稱讚聰明的那組,成績下降了二○%,因為昨天的八年級考卷,把他們自信心毀掉了。


 


失去自信心,是未戰先敗的主要原因。第四天與第一天的考卷一模一樣,但是一個沒有自信的孩子,就連原本會的也不會。


 


所以,政府政策要有前瞻性,替人民照亮前面的路。但是路怎麼走,人民自己決定,不能樣樣怪政府。


 


找不到工作,先問自己:「我有任何長處比別人更強嗎?」留不住員工,先問自己:「我有視員工如親嗎?我有提供讓他發揮長處的空間嗎?」


 


至於集體無力感,其後果就更嚴重了。彼得杜拉克說:「知識工作者的生產力,是建立在知識工作者的態度上。」如果有無力感,覺得做也是白做,台灣自然不可能進步。


 


美國哲學家威廉詹姆士說:「人可因心態的改變,而改變生命。」人是積思成言,積言成行,積行成習,積習成性,積性成命。


 


我們絕不能讓台灣進入這種心態,批評者必須提出解決方案,所謂:「見人挑擔不吃力,當家才知柴米價。」目前社會惡意批評的人太多,善意建言的人太少,這是個危機,應盡快消除。(作者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arles57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