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4ee5e605bba14277d8b6bee230d2a5  

聞道章第四十一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真若渝,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夫惟道,善貸且成。

 

 

簡述

 

一般人聞道後所生發的態度約略可以分成三種:上士之器,根基大利,一聞真理大道即能信受奉行;再者是智慧較為不足的中士,聞道之後,難捨物慾俗情而時進時退;最後則是累世習染較重的下士,聞道後反而認為荒謬可笑,然而真道若不能讓此等之人發出謔笑,就不足以稱為大道了!所以說,明道之人,精神內斂,泯除機智,視若平庸晦昧;用心進道之人,去浮務實,不矜不誇,好古修德宛若退步落伍;行道之人,合光同塵,進退得體,不標新立異,合群無別;完美的德行有如山谷,納百川聚眾類,長養萬物承載一切;心地光明坦蕩,無私無我卻彷彿處處受人欺侮污辱;德行廣大,不誇不驕,謙卑自處,猶不足貌;行道立德,博施眾生,不求名聞利養,隱微不爭榮寵;清淨無欲的本心,隨緣生發真誠無一定法;心量寬廣,無邊際無內外,人我一體,圓融無礙;修行成德,步步踏實,心意用功,實修實成;啟發眾生,善導群倫,潛移默化更勝言語聲聞;道之實體無形無相,非六根所能識,為有實修見性者能證;大道隱微,沒有任何名相文字可以描述,修子必要明其體,達其用。所以,也只有道才能隨緣適切施予萬物,成就善美。

 

 

聞道之機,百千億劫難遭遇,唯聞道根器仍有別,若能立定心志,力爭上游方不負聞道之機。本章亦鉅細靡遺地闡述修道的正確態度與存心,實可為後世修子之針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arles579 的頭像
    Charles579

    心靈咖啡坊

    Charles57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