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從金門歸來已近一週,一直想要寫篇文章記述此次見聞,今天終於可以靜下心來認真地寫。在接連幾個大考的空檔中,難得放鬆心情,淨空自己,因著差勤之便,花了兩天時間,走了一趟金門,這是我第一次造訪該地,出發之前自是雀躍不已。


這是我第二次搭乘飛機,驚奇之感仍然溢於言表,瞬間加速、離地起飛的快感真是無可言喻。當飛機躍入高空,整個台北盆地豁然開朗,一○一、新光三越、基隆河、觀音山等著名地景一一在腳下星羅陳列,一條大動脈由北而南延伸出去,想必這就是高速公路吧!以而瞥見藏匿在青山中的石門水庫,潭水碧綠如玉,不久,越過頭前溪、大安溪,飛機在台中火力發電廠的上空拐了一個大彎,而我也在此時告別久居的台灣本島,航向茫茫大海。


從海上眺望台灣島,近海處地勢低平、河流散佈,遠處青山連綿不絕,朵朵白雲點綴其間,宛如一幅美麗的圖畫,無怪乎數百年前葡萄牙水手會驚訝地說出「FORMOSA」!湛藍的海水、廣褒無垠,萬里的晴空、無邊無際,一時間竟分不清海與天的界線,方知「海天一色」並非虛杜;印象中的巨大貨輪,在高空下俯視,渺如滄海一粟,正孤寂地航向它的目的地。剎時間,大小島嶼森然棋布,被譽為台灣海峽上六十四顆璀璨明珠的澎湖群島,已然在望,回想大學時代,曾參加一個叫做「薪傳社」的社團,到處參訪文化史蹟,足跡最遠曾蒞臨此地,媽宮、法將孤拔墓、「沈有容諭退韋麻郎等」石碑、蔡廷蘭進士第、小門鯨魚洞、望安的草原、觀音亭看星……一切歷歷在目,這麼多年了,澎湖的變化不知如何?那些當年同行的夥伴而今安在?


機上傳來飛機即將降落的廣播,我迫不及待地引頸而望,一窺「浯州海島」的神秘面紗,地圖上的金門,像一隻展翅飛翔的蝴蝶,朝神州大陸飛去,但幾哩寬的金廈水道,卻彷若浩瀚的銀河,任這蝴蝶飛了近一甲子的歲月,也到不了彼岸。驀然想起詩人余光中的名句:「小時候鄉愁是一張小小的船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物換星移,當年的小兵已成老榮民,而「家」仍只能在記憶中遙想。


初臨此地,人生地不熟,所幸在公車站遇到常來金門洽公的X先生(已經忘記他姓什麼了),帶我租了便宜的旅社與摩托車,就此展開我單騎遊金門的序曲。抵達金城市區已是當日下午,在小吃店裡點了一碗蚵仔麵線,清湯式的煮法,與台灣有很大的不同,相較之下,還是喜歡正港台灣味;飽食後,在市區隨意亂逛,發現一個三面由白色圍牆圍起來的建築,此地原來是清朝時期的總兵署,想必是當時的軍事重地,往內探了一下,有人在奕棋,一個蓄著長鬚的老人,頭戴方帽,身著白色古裝,正在案桌前抽著煙斗,心想都什麼時代了還有人穿這等奇裝異服!參觀金門的古蹟,有的是要收取門票十元,碰到要收錢的時候,所幸掉頭離去,途中看到一個門楣上掛著「將軍第」木扁的三級古蹟,原來,一百多年前這裡曾經住著某位武官,強烈的好奇心促使我長驅直入,卻在東廂房前差點迎面撞上一個婦人,那婦人亦是一驚,隨後脫口而出:「你要找誰?」(台語發音)頓時發窘得無地自容,原來這是人家家裡!


既然是不速之客,只得快快離開。馳車在環島北路上,一路上涼風徐徐,夾道盡是高大的松樹,將熾熱的陽光阻隔於外,而我,一個過客,恣意地享受這難得的夏日午后。來金門,不能不遊瓊林,這保存完好的古厝群,是金門最大的自然聚落,地名據說是明朝天啟年間皇帝御賜的,整個村子都姓蔡,書香傳家,明清二代,竟創下十多人進士登科之輝煌紀錄!宗祠大多保持完整,門戶兩旁都鐫刻有對聯,講的多是「傳家有道惟淳厚,處事無奇但率真」諸如此類的治家格言。金門當地為了趨吉避凶,在聚落的入口處常見有風獅爺及泰山石敢當,以鎮剎氣,這風獅爺乃獅頭人身像,造型千姿百態,雖說是為了避邪,有的模樣卻頗是可愛,當地居民似乎也將它當作神祇來膜拜;風獅爺皆屬雄性,往往裸露生殖器,或許有人覺得不雅,為它穿上了連身的紅色披風,恰好可以將它的寶貝遮蓋住,真是十分有趣。瓊林聚落之大,舉目所見,盡是燕尾、馬背,卻沒有主要的街道,於是蜿蜒曲折的巷弄,弄得我暈頭轉向,分不清東南西北,明明剛剛在某處看到一個少婦在門前洗衣,怎麼繞了一圈,那女人又在眼前出現,我猜想:大概人家也覺得我才奇怪,為何一直在兜圈子!


費盡九牛二虎之力,終於走出這驚人的迷宮,騎上機車,朝向南、北山聚落前進。這南、北山只有一水之隔,北山濱海,著名的古寧頭戰役就是在此發生,一棟泰半傾圮、只剩下一面牆的的古洋樓,據說是當時共軍搶進岸上的指揮所,壁上斑斑的彈孔,可以想見當時戰況之激烈,附近的民居也多是類似的情況。時間在此彷彿靜止了,廣場上沒有半點人影,與我相伴的只有一束束在烈日下曝曬著的麵線。摩拖車聲隆隆,劃破巷弄的靜謐,驚醒了在樹蔭下昏睡中的狗兒,這裡的狗,似乎失去了吠叫的本能,見到陌生人經過,也只是望了望,懶得搭理;幾個門庭下,瞥見老婦人佝僂的身影,坐在輪椅上發呆、想望,她們的生活似乎沒有目的,一切只在靜靜地等待,等待有一天死神的降臨。離島的歲月,只有老人與小人,年輕人好像從人間蒸發,消失得無影無蹤,這窮鄉僻壤,遠離都市的文明,地瘠人窮,是被孤立的角落,只怕它這樣的面貌在歷史上早已出現了數百年,往後亦將如此繼續下去。


金門似乎無人種田,看不到稻田的痕跡,卻常在路邊與黃牛不期而遇,所謂放年吃草,原來是這般情景,牛既不用來耕種,猜測畜養牠們的目的,是為了祭拜人類的五臟廟,因為,當地不乏牛肉麵與牛肉乾的販賣店。有一種高梁牛肉乾,據說就是以製造高梁酒的原料來餵食牛隻。----謹為這可憐的牛隻們,獻上深深的哀悼,相逢自是有緣,哪天亦將為汝超渡亡魂。風光迆邐的慈湖,是兵士們當初炸山填海而成,工事自是艱難,在這裡,極目所及可見對岸的廈門市,改革開發後,廈門的發展一日千里,高樓大廈櫛次鱗比,反觀近在咫尺的金門,卻仍保有純樸的鄉間小鎮氣息,這也算是不同政制下的對比。


第二天一早,很高興地排隊買到著名的油條,拎著一包豆漿,便在「邱良功母節孝坊」旁吃將了起來,這份早餐,算算只花了我十七塊錢,卻感到非常的滿足,那油條軟中帶香,完全不像台灣那種硬梆梆的、難以下嚥;這節孝坊,久仰大名,列為國家一級古蹟,是目前台閩地區歷史最悠久的貞節牌坊,想想寡母育兒榮歸故里的艱辛,母愛竟是如此偉大,只不過這牌坊置身在熙來攘往的市場一隅,除了旅行團外,買菜的人早已視若無睹。去法院辦完公事後(這才是此行的主要目的,玩只是順便),帶著朝聖的心情前往太武山。太武山是金門地勢最高之地,攀爬時,首先會經過「明魯王墓園」,學過歷史的人應該都知道,清兵入關後,明朝後裔曾在中國南方苟延殘喘二十多年,清廷一直視此為心腹大患,欲除之而後快,南明王朝先後歷經福、魯、唐、桂四主,最後終被清朝消滅,原來,魯王也曾在金門秣兵買馬、勵精圖治,想要反清復明,無奈時不我與,最後客死於此;再往前行,便是太武山公墓,裡面供奉著為國捐軀的義勇將士英靈,肝膽忠魂,英烈千秋。近來,縣政府積極整建,整個園區煥然一新,並設置碑林,將當代著名書法家手書作品鐫刻於此,供後人憑弔這些英勇官兵的愛國事蹟。對雅好書法的我自是如獲至寶,不覺在此駐足良久。沿玉章路拾級而上,不久就看到「鄭成功觀兵弈棋處」與「倒影塔」,此地視野絕佳,平疇千里,可遠眺大、小嶝島及對岸的泉州市,胸襟頓覺開闊不少;再往上行,便是「毋忘在莒」,這是蔣公期勉國人效法田單復國的壯舉,不遠處有一斗大的「佛」字,寫得蒼勁挺拔,但不知是出自何人之筆;山頂的海印寺名列三級古蹟,遠離塵囂,是清靜修行的好地方。


下午,風塵樸樸趕至金門民俗文化村,這個聚落是清末王氏望族始建的,他們曾與板橋林家有不錯的交誼。古厝群經過整修後大致保存良好,當地居民亦所幸在自家古屋裡做起小生意,有賣手工藝品、紀念品、冰棒的,還有提供宅及便服務,正午時分,飢腸轆轆的我選了一家「王婆婆小吃店」,在古厝門庭前大啖蚵仔煎與剉冰,真是十分新奇的體驗。令我驚訝的是,在這偏僻的小村莊裡,竟還保有著一間舊式私塾----海珠堂,格局雖然不大,但想像百年前這樣的地方竟可聽見孩童琅琅的讀書聲,顯見前人對於興辦教育之用心。


離開文化村,開始漫無目的地游走,貪婪地想要在搭機離去前幾小時內留下在金門本島環島一遊的足跡,無奈這終究是不可能的任務,時間匆促,為了買些土產餽贈親友,沒能親蒞莒光樓及得月樓等著名景點,小金門也是不及驅往,而眾多古蹟亦只能暇不席暖、走馬看花,無法細細品味這些人文風景,算是小小的缺憾;熱切地寄望下次再來(恐怕只能多祈禱更多金門債務人出現),惟下回造訪卻已不知何年何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arles57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