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有一個故事說: ㄧ個新轉學來的學生在新的班級受到排擠,導師校方家長在見面討論因應方法時,校方說:詢問過班上同學大多數對轉學生的印象不好,所以判斷家長應該回去好好管教自己的孩子.但是事後證實是班上有一個帶頭的學生在霸凌這位新同學.


 


所以校方當時據以為憑的意見調查並無法反映事實, 反而蒙蔽了所以參予討論的人.


 


過去許多主事者和反對者在彼此批判對手時,常常指責另一方操弄民粹.而今卻也見到許多超高效率的決策,所依據的理由總有一句"社會觀感不佳".如果"社會觀感"已經成為決策的依據,不正是在變相鼓勵有心人操弄民粹.


 


如果位置夠高,挺你的夠力,其實就算"社會觀感"再怎麼差也可以"自我感覺良好",繼續過太平歲月.


 


如果沒啥能耐,沒啥關係,只要"社會觀感"不佳,就能讓你成為代罪羔羊.


 


這樣的思維是不是在告訴我們,認真做事不見的可以獲得喝采,但一定要學會讓外在的人對我們有好觀感.所以這個社會才會充滿華麗的包裝而沒有內在,許多的決策只有不知怎麼算出來的績效數字,卻不能對未來產生任何的正面影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arles57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