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eed5759da25a1a75918892d749174271  

含德章第五十五

 

含德之厚,比於赤子,毒蟲不螫,猛獸不據,攫鳥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之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終日號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

 

 

簡述

 

一位君子的德性內涵渾厚平實,宛如初生嬰孩般的樸實單純,毫無邪念的存心使得毒蛇害蟲不會螫咬他,兇猛的野獸不會攻擊他,鷹隼禽鳥不會侵犯他。嬰孩看似柔弱的筋骨身軀,但他握起拳頭時卻十分有力穩固;雖然尚未有男女交合的慾念,但仍可舉起生殖器官,這些正是因為嬰孩的精氣內斂集中的緣故。還有那嬰孩往往整日哭號,但聲音猶然宏量不岔氣,也正是因為精氣調和的恰到好處所致。從嬰孩的特徵我們可以了解:能面對因緣調和心性,發而皆中節的人也必然可以體悟到永恆不變的常道,而能體悟常道的人才是真正的明心見性啊!反過來說,修行的目標如果一味強調重視養生的方法,對於肉體精神當然有相當程度的幫助,再依靠心念強化自身的意識,這些固然可以令人展現出美好的外在形象,獲得很好的效果。但是天地間的道理不是告訴我們,萬物達到強壯之後便要開始走向老化衰敗嗎!因為這樣的追求已經失去了常道的內涵了,失了內涵的道自然是不會長久的。

 

 

本章以赤子比喻反璞歸真,修行者含德不露,和光同塵宛如赤子。藉著對於嬰孩的描述,對比於成人於外在因緣交會所產生的差異,啟發後人:赤子純善率性,故可與週遭因緣融合不悖,君子修道之德亦當如此。如欲立德圓滿,必要收斂心神,降伏執著貪慾,面對因緣更要能調和中節。由此觀之,修道的本意竅妙,豈是養身練氣、益生長壽而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arles57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