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近一個偶然的機會接了一個親子關係諮詢的案子,主角是一個非常用心的母親和她的兒子。第一次和母親會談時,很容易讓人覺得這是一個很單純的青少年叛逆的個案;可是沒想到在幾次碰壁後,終於和念高中的男孩有了一次喝咖啡的面談後,讓我徹底改變了想法。他的早熟和細膩的心思,讓我訝異,我甚至不禁懷疑,他的母親或許完全沒有警覺到,她心愛的寶貝男孩,已經不在是個小孩了!男孩子說:「我知道我的母親愛我、疼我,也很願意和她溝通,但是每次的溝通,到最後我會更失去我自己。」男孩青澀的臉龐盯著奶精的旋轉紋路,忍著淚水,沉默了許久,用幾乎快聽不見的聲音說:「如果溝通只是讓我受到更多的要求和限制,那我為什麼要溝通,不溝通,我還更輕鬆一點!」


其實,案子裡的母親是個非常用心、努力、盡職的媽媽,當他和兒子的關係開始出現裂痕時,她看過很多的相關書籍、請教了許多朋友同事,甚至專家,也花時間聽了許多的講座,並且實際的去和孩子溝通,試著了解孩子的想法。但是兩年下來,情況是時好時壞,最後更是每下愈況,到現在兒子是完全拒絕溝通。她很痛苦的跟我說:「你知道嗎?我根本不知道我的寶貝兒子心裡在想什麼!為什麼會這樣?我已經這麼努力去學著和他溝通,為什麼還是失敗呢?」


案子裡每次母親用一個新的方法漸漸化解男孩的心防後,兩人的關係總是可以好上一兩個星期,然而漸漸地母親就會恢復開始原有的要求、限制、甚至因為了解男孩更多的隱私,採取更多的方法去規範。然後母子的關係就會在一次嚴重的衝突過後,再度降到冰點。母親則是在憤怒平息後,又開始左思右想,到處尋求解決的方法。我坐在辦公室裡,獨自思考著這對母子的問題。為什麼彼此關懷的親人,最後卻演變成這樣的場面?許多人為了關心別人而努力去溝通,但是溝通是為了什麼呢?是為了了解對方、如何和對方相處、如何尊重對方、如何體諒對方?還是透過了解對方,知道用什麼方法讓對方接受自己要求、說服對方甚至掌握對方?溝通只是一種方法和技巧,很容易學得來,但是人與人之間相處的用心和尊重,生活的經營與生命的觀念卻不是一本書、一場演講可以學到的。


人為什麼要生活?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有了大房子,房子裡卻沒有歡笑與親情;有了金錢享樂;金錢享樂的生活裡卻沒有真實的關懷和體諒;有了名位頭銜;前呼後擁的名望裡卻沒有發自內在的尊重;有了長壽健康;漫長的生涯裡卻沒有了無遺憾的回憶;孩子有了卓越的成績,卻憶不起母親有什麼拿手好菜;生活了一輩子,有多少可以讓自己在睡夢中微笑的記憶?關上檯燈,我想今夜應該來得及在睡前讓自己在陽台上吹風賞月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arles57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